|
|
|
人生的“四張桌子”时间:2023-05-29 人生多少事,圍著桌子就可以做成了,吃飯、工作、讀書、寫字、思考、打盹...... 遇到的桌子很多,但真正影響你一生的,是以下四張桌子,代表了不同的歸途,也說盡了最后的歸途。 01 書桌:點燃人生的希望。 聞一多描寫了自己的書桌:“忽然間書桌上怨聲騰沸:墨盒呻吟道‘我渴得要死!’字典喊雨水漬濕了他的背;信箋忙叫道彎痛了他的腰,鋼筆說煙灰閉塞了他的嘴......” 可以說,聞一多先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書桌,孜孜不倦地寫文,告訴大家要覺醒。他還想盡辦法,讓原本目不識丁的妻子,也走進校園,成為知書達理的女人。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讀書是最大的捷徑。拿起書本,冥思苦想,想明白了,臉上就笑了,內心就有了力量。 還有人,在書桌上刻下了自己的理想,書桌上的傷疤,見證了讀書的歸途。 當我們離開書桌的那一天,忽然發現,真正的書桌在內心深處扎根了——活到老,學到老;學以致用,向社會讀書。 書桌的一生,就是智慧的一生。離開書桌的人,就停止了成長。 02 飯桌:讓人歡喜讓人憂愁。 在動畫片《加菲貓》里有一句臺詞:“最可愛的東西莫過于一張放著豬肉卷的小桌子! 作為70后的我,對飯桌有深刻的印象。 小時候,家里窮,大部分的日子都是青菜蘿卜。過節時,母親做了糍粑、米粉肉。我和哥哥姐姐迫不及待地坐在桌子旁。 母親罵道:“餓死鬼投胎啊! 罵歸罵,美食總要享受的,還得搶著來吃。 類似的經歷,作家莫言小時候也有過。 過年時,大人們包了餃子。其中有一個餃子里,有一枚錢。誰吃到了,就歸誰。 為了錢,莫言吃了三碗餃子,撐得胃都受不了了。 對于孩子來說,飯桌是成長。對于大人來說,飯桌是煩惱的根源。 一日三餐,是要花錢的。錢是汗水,也是智慧、機遇等。很多中年人,因為一頓飯而折腰。 當然,飯桌上也有浪漫,就像張小嫻說的:“浪漫可以是花錢開一家餐廳只為了每天晚上能夠在里面彈奏一曲,浪漫可以是流汗煮一桌子的菜只為最后的引吭高歌,浪漫可以如此遼闊! 餐桌上的變化,就是家境的變化,還是情感的變化。一代又一代人,為了改變餐桌的滋味,想了很多辦法。 03 辦公桌:改變人生的價值。 人到中年萬事休,唯有金錢能解憂。 金錢從哪里來?需要好好工作。工作,就要一張辦公桌。哪怕你是一個農民工,也要一張小桌子,用來記賬。 有了辦公桌,就要找一個辦公室,然后形成一個單位。 有一次,我去三叔的辦公室,發現他的辦公桌很大。 三叔說:“辦公桌大,不值得羨慕。因為辦公桌越大,工作壓力越大,要處理的事情越多! 還真是這樣,三叔的辦公桌上,除了電腦,還有電話機、打印機、各種文件。他要寫點什么,都要把東西挪開才行。 如果你想要一張很大的辦公桌,就要敢于挑重擔,創造更多的成績。 風水輪流轉。當你的辦公桌變小,或者弄丟辦公桌的時候,說明你的職業生涯,已經走到“歸途”了。 就算你買一個辦公桌,放在家里,也缺少了其內在的意義,有名無實。 退休的那一天,回頭看,你會發現辦公桌承載了太多的困難,也解決了生活中很多的問題,也幫助過很多的人。這就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04 供桌:先供奉祖先,后供奉自己。 說起供桌,很多人會反感。但是誰都離不開它。 在農村的堂屋里,放上一張方形的桌子,上面擺放著貢品,設置了香爐,上方掛著祖先的遺像,或者一些仙人的畫像。 逢年過節,祭奠祖先,這是流傳千年的規矩。 古時候,很多家族,建立了宗廟。 孔子告訴衛國的子高,設立祖宗的宗廟,有親與疏、貴與賤、多與少的區別。所以天子建七廟,左邊是三座昭廟,右邊是三座穆廟,連同太祖廟一共是七廟。 把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叫做祖宗,他們的廟一直不能毀的。 供桌,不僅僅是紀念祖先,還傳承了家風、道德素質、體現了家庭的發展等。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才會永遠被后人記住。 陸游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道德傳承是無限的。如果一個人缺德,渾渾噩噩過一生,是沒有臉見祖宗的;也不能成為后人的祖宗。 活著的時候,學會祭拜,死去之后,被人祭拜。這一生,就真正到頭了。 05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一程又一程。 在生死之間,總要做點什么才好,否則就真的白來了。也許你不會名垂千古,但是一定要做到問心無愧。 根據年齡和時代的變化,多折騰幾次,真的很累了,就小憩一會,再出發。經歷一段上坡,又經歷一段下坡,如此反復,幸福就來了,人也變老了。 人生的模樣,就在桌子的變幻之中。 書桌,是智慧的歸途。 飯桌,是錢財的歸途。 辦公桌,是人生價值的歸途。 供桌,是生死的歸途。 生如夏花蓬勃,死如秋葉靜美,如此,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