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毛主席的六個精準預言,第一個預言中日有一戰时间:2023-06-01 毛主席的預言,決不是臆測,也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豐富的閱歷,淵博學識基礎之上,加上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調查研究,縝密的分析判斷,從而得出合乎規律的結論:1939年2月28日,毛主席在延安第十八集團軍檢查會議上說“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結論中說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币虼,這也是為什么他能夠憑借超凡的洞察力和豐富閱歷,做出了七大預言。迄今已應驗六條,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毛主席又是如何做出的推斷呢? 毛澤東1916年7月25日預言:中日之間20年內必有一戰。 青年時期,毛主席時常買書訂報,以此來了解國家和世界事宜。也正是因為他不斷鉆研各國勝利和失敗的原因,所以才會對各國有深入了解。當“北取滿洲,南收臺灣,日本乃萬國之本,萬國君主皆奴仆,將中國收入日本,各國必畏我之兵”這些言論從明治維新的重要人物吉田松陰口中說出,已然已經暴露了日本侵華的野心,更不用說近現代“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已經成為日本國策。為了尋求廣袤的國外市場,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空間,日本一定會瘋狂對外擴張。 毛主席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在1916年寫給蕭子升的信中大膽預測:“日本誠乃我國勁敵,二十年內,非一戰難以圖存”,1937年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 毛主席是在1919年做出的預測,1940年,德法就爆發了一場戰爭。當時法國有著100多個常備師、3000多輛坦克、600多萬戰士。不過沒有用,就在開戰短短五天后,法國總理保羅就給丘吉爾打去了電話:“我們失敗了! 事實勝于雄辯,1940年6月,希特勒為了羞辱法國,特指定在1918年德國投降的同一地點的同一節火車車廂里讓法國簽字投降。而此時距離開戰還不到6周。法國就此淪為了各國笑柄,誠如毛主席預言,法國果然因一時疏忽而頭疼起來。 除了對國際形勢有著準確的判斷外,毛主席對國內格局,同樣有著清晰的理解。所以1935年張國燾率兵南下時,毛主席才會預測:“你們南下是沒有出路的,不出一年,你們都要回來!”自詡能力出眾、妄圖另立中央的張國燾,根本不信毛主席,還反過來預測:“北上才是絕境,你們堅持北上,將來不是被拖死就是被凍死......”張國燾的獨斷專行,讓我黨很多同志十分憤慨,甚至紛紛要求開除他的黨籍。不過毛主席在此時卻表現出了一個大政治家的智慧和克制,同意分軍。 最終,毛主席和朱德等人北上,張國燾則是帶領部隊南下。一開始還算順利,可是從11月開始,張國燾一部就因為頻繁的戰斗而灰頭土臉,最終差點團滅。尤其是進軍川西平原的計劃失敗,更是讓張國燾如墜冰窟。最后沒辦法,張國燾只能率領剩下的部隊返回,沿著北上的道路去找毛主席。毛澤東與張國燾,都是出席了“中共一大”的中共元老。他們在長征路上會合后又分道揚鑣。張國燾的分裂使得毛澤東在跳出了蔣介石的包圍圈之后,卻進入了“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1936年10月9日,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長征結束。這下毛主席在軍中的威信大大提高,張國燾另立第二中央的野心也徹底破滅。 以上三個預言,無一不證明了毛主席的高瞻遠矚。要說毛主席最令人稱道的預言,那還得是否定速勝論,強調“抗日是持久戰”!熬乓话耸录眲倓偙l時,人們在收回東北問題上表現得十分樂觀。有不少人宣稱,日本是中國的寄生蟲,甚至都不必去作戰,只要半年就能把日本拖垮。臺兒莊戰役后,一些國民黨官員更加篤信這種觀點,認為日軍不堪一擊,半年的時間足夠日本帝國主義走向崩潰。哪怕徐州會戰予以了這種觀點打擊,有些人依舊頑固的不愿面對現實。 這種論調固然讓人愉悅,但是對抗戰并無太大好處,反而會遮蔽人們雙眼,所以毛主席才會在1938年提出:“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至少還要再打七八年,因為中國戰略縱深,日軍難以取勝,我們實力較弱,難以迅速擊敗日本! 毛主席發表《論持久戰》后,也有不少有識之士贊同他的觀點,比如說《申報》就曾多次督促國民黨從“虛假的自我欺騙”中醒來。在《勝后心理的檢討》中,有識之士們反復強調:“戰爭的勝利,只能說明我們走在了正確路上,但想要走完這條路,達到我們期望的終點還需要犧牲與忍耐!” 就連蔣介石后來也意識到了速勝論的局限性,才會想“用空間換時間”。不過他對于我國抗戰之前景,看得遠沒有毛主席清晰,甚至一度格外悲觀。由此可見,毛主席的戰略眼光遠非蔣介石能比,他最后一敗涂地也是情理之中。果然,八年艱苦奮戰才迫使日本投降。 毛主席有遠超蔣介石的戰略眼光,自然也能看清蔣介石的獨裁野心和鬼蜮伎倆。1945年抗戰勝利之前,毛主席就預言道:“蔣介石接下來大概要撕破臉,和談沒什么希望,一場生死大戰必不可免!敝赃@么說,一是因為蔣介石有“前科”,1927年國共合作順利、北伐戰爭開展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蔣介石就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背刺”我黨。二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蔣介石也有意挑起矛盾。 可即便是知道談判希望渺茫,毛主席依舊親赴重慶,冒著各種風險爭取那一絲和平建國的機會,盡早讓人民擺脫戰爭的苦難。只可惜,蔣介石冥頑不靈,堅持要挑起內戰,最終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灰溜溜地帶人逃去了臺灣。 在日本戰敗時,美國人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一星期后。毛主席就斷言:原子彈不能解決戰爭,此后,毛澤東在與斯特朗、斯諾等人談話時,多次闡述了核戰爭打不起來,人類有能力防止核戰爭,最終消滅核武器的思想。 哪怕1950年抗美援朝,美軍反復動用核武器威脅我國,毛主席也沒有半點退讓之意:“我還是那句話,他們不敢打核戰爭,不過他們要打那就打,沒什么好怕!泵鎸γ飨膹妱荼響B,美國最終選擇了讓步。而等到我國也研制出核武器后,美國就更不敢打核戰爭了,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時至今日,全世界也只有日本遭受過原子彈的襲擊。 當年毛主席說“核戰爭打不起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可是如今再回想起毛主席的大膽預測,很多人的臉都是火辣辣的。事實證明,毛主席能一路從動蕩中走來,靠的不是運氣,而是超乎尋常的智慧;而他能做出這些精準預言,靠的也不是運氣,靠的是經驗、眼光與格局。 如果說以上預言還有跡可循,那么毛主席的最后一個預言屬實是“羚羊掛角”。在GDP概念都沒傳入我國之時,毛主席就精準預測了我國GDP何時超過美國!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毛主席預計的“趕超美國的時間”,約莫在2028年——2030年。從各國智庫給出的數據和分析報告看,我國GDP很有可能在2030年前趕超美國。 早在2006年的時候,網上就有人討論,中國GDP總量何時才能超越日本。當時日本的GDP總量是4萬美元,而中國的GDP總量是3萬美元,差得并不算多。但是仍有一些人堅持,中國GDP總量到2030年都無法超過日本。事實勝于雄辯,我國GDP在2010年就把日本甩在了身后。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毛主席都能做出這般大膽預測,我們又何必在新中國已經走上偉大復興,正日益蓬勃的時候如此悲觀呢?適當的民族自信,也絕不意味著自滿與傲慢。未來,我們在拉升GDP總量的同時,也應當注意人均GDP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對美國的全面超越。 從四十年代開始,毛澤東已形成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甚至臺灣問題的基本思路,即:不急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充分尊重港澳地區的歷史與現狀;通過協商,用和平過渡的方式來解決。如今港、澳的順利回歸,也應驗了這些。 縱觀毛主席的大預測,每一條都應驗屬實令人感到震撼。細想我們不難發現,這其實都是毛主席基于現實的一種推斷。我們也應當向毛主席學習,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開拓自己的眼界與胸襟。惟愿大家都能像毛主席所說,“登高望遠,有所收獲”。 上一篇【保定故事】定窯花瓷天下白下一篇人生的“四張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