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萬象 >>地域文化 >> 【保定故事】紫荊嶺上雄關峙
文史萬象
更多
详细内容

【保定故事】紫荊嶺上雄關峙

时间:2023-07-10     作者:保定文化故事   阅读

北宋初年,宋欲收復幽云十六州,興兵北伐,楊家將沖鋒在前。一日,楊家兄弟兵過紫荊關?吹骄荞R河旁的山腳下堆放著六塊大小相差無幾的大青石,五塊如棋子,一塊獨如圓錐。兄弟們興趣頓起,大郎率先將其中最大的一起舉起放至山坡上,二郎隨后搬起其 中一塊置于其上,其他兄弟依次搬石疊放。至六郎時,因其年少力弱,只將最小的圓錐狀青石扛起走上去,一步、兩步、三步……眼看要到位了,不想此時六郎的氣力將盡,渾身打戰,圍觀者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然而,倔強的六郎緊咬牙關,憑著最后一絲力氣把圓錐石扛到最高位置,然后撒手放石。不料由于力怯心急,六郎把石頭放歪了。至今下面五石端端正正,最上邊一石卻扭向東邊。眾軍見六兄弟疊石成功,無不替大力士們喝彩。后人為了紀念矢志抗遼的民族英雄楊六郎,遂名其為六郎石。

t0164afbb9d8cf38465.jpg

六郎石的傳說就發生在位于保定市易縣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荊關上。紫荊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又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長城內三關。關城由五個城圈組成,依山勢而建,城墻蜿蜒起伏,這種關城的形式,在我國的九大名關中獨一無二。紫荊關是太行八的第七隆蒲陰,也是歷史上由山西進入北京的重要通道,以其險要的地勢和牢固的防御結構扼守著出入河北平原和太行山區的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199612月,紫荊關被列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荊關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至明朝萬歷年間形成現在的規模。紫荊關曾有過不同的稱謂,戰國秦漢時期稱“上谷”、東漢稱“五阮關”、北魏稱“子莊”、宋金時期稱為 “金陂”,到了元代才因嶺上開滿美麗紫荊花更名為紫荊關。紫荊關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幾座雄關之一。

6c631b715dd84c8992ea48271a1349cd.jpeg

關城東為萬仞山,千巖聳立,峭壁懸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與盤石口相接;城北為拒馬河,谷寬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黃土嶺,背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紫荊關城就 建在這依坡傍水、兩山相夾的盆地內,構成天然屏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是當之無愧的“畿輔第一雄關”。古人對其地勢和軍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屠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踞于中,群險疵于外, 規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

漢時的紫荊關城為土石夯筑,后歷代多有擴建或修葺,至明淇武元年(1368,改用石條做基礎,以磚砌面封頂,并用石灰碎石灌注。明成祖遷都北京后,深知紫荊關對于拱衛京畿的重要,更是大興土木,修城建關。此后,有明一代,屢屢改筑、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構成了一個完備的防御體系。

7b6520e33f24485ba8e30bc4cef29088.png

從內地通向紫荊關的第一道關門,建在今坡下村的峽谷中。邊墻自關門向西兩翼伸展,直達兩山峰頂。門額上嵌石匾一方,橫書“紫荊關”三字。門前有營房、廟宇各一座。這些建筑雖已塌毀,但遺址尚清晰可辨,石匾亦在民間妥存。關門內是通向關城的十八盤,全程10公里,均系羊腸路。行走其間,蜿蜒曲折,不知盡頭,唯有幽壑絕壁,令人不覺凜然生畏。古十八盤顯然不僅是內地聯系北方各族的必經之路,也是阻擋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天造之險。盤道頂端是南天門,亦建在兩山間的峽谷中。城墻東起萬仞之 巔,經南天門至奇峰嶺山頂。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兩側有八字墻向左右伸展。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但坐東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題“萬歷十七年歲次乙丑孟秋吉旦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北門有甕城,里面券上有“表里山河”匾額。北門面東,門額題字共兩層,上題 “河山帶礪”,下題“紫荊關”。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面南額 題“陽和門”。

34be728df25948d98d1eb139c6be7e0c.jpeg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140多次戰役。如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出紫荊關,乘敵不備進襲烏桓。不過最著名的戰役則是1213年成吉思汗伐金之役,當時,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久攻居庸關不克,只得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再從內夾攻居庸關方才得手。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戰況,緣于金人歷來重居庸而輕紫荊,忽略了居庸關是北京之背,紫荊關才是北京之喉,敵人往往“猝有急則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由此可見,紫荊關在拱衛京城上舉足輕 重的戰略地位?箲鹌陂g著名的黃土嶺戰役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壯舉,也發生在紫荊關附近。

歷史悠久的紫荊關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如古代軍用水井、碾盤,仍保存完好;古棧道至今清晰可辨;古印鑒、古貨幣、古代服裝飾品等都多次發現,這些都為研究中國古長城、古建筑及古代軍事等,提供了可貴的資料和實證。今天的紫荊關也早已散去了滿身硝煙,唯有漫山紫荊花迎風盛開,向南來北往的游人訴說著往昔“斥堪直通沙磧外,戍樓高并朔云平。峰巒百轉真無路,草木千盤盡作兵”的崢峽歲月。摘自《保定文化故事》主編:李陽山、孫進柱、王簡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_国及一级毛片免费视频_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_国语国产呻吟刺激对白在线